資訊中心
預防季節(jié)性流行病—從我做起
秋去冬來,天氣轉冷,此時正值各種季節(jié)性流行病多發(fā)之際。加之早冬的氣候多變,晝夜溫差和室內外溫差變大。每當人體抵抗力減弱或對外界環(huán)境適應性欠佳的時候,各種疾病也就悄然而至。由于受氣候變化、人員流動、病毒變異和缺乏有效預防、接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,冬季很容易發(fā)生呼吸道傳染病,主要有:流行性感冒、發(fā)熱、咳嗽、流腦、肺炎流行性腮腺炎、麻疹、風疹、病毒性肺炎等,一定要重視防病保健。此類病癥具有潛伏期短、傳染性強、傳播迅速等特點,如果不及時治療,將會引發(fā)其他并發(fā)癥,嚴重影響身體健康,甚至對生命構成威脅。因此同學們要正確認識并科學預防和治療。
一、正確認識冬季流行性疾病。
對待傳染性疾病,科學預防是關鍵,因此應該首先認識和了解此類病癥的狀況,以便于及早發(fā)現和治療。下面是一些病理原因和臨床反應特點:
1.“流行性感冒”
簡稱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疾病,臨床特點為:急起高熱,全身酸痛、乏力,有時伴有輕度呼吸道癥狀,常發(fā)熱、頭疼、多汗、口渴、咽干等癥狀。
單純型流感預防后效果明顯,病毒型治療較為困難,流感病毒分為甲、乙、丙三型,其中又以甲型流感威脅最大,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強,易發(fā)生變異,若人群對變異缺乏免疫力,就容易引起爆發(fā)流行,流感對人類的危害很大,一場流感的流行可導致人群平均壽命的降低。迄今為止,世界上已經爆發(fā)過五次大的流行,小的流行更是不計其數,造成數十億人發(fā)病,數千萬人死亡。世界上最嚴重的流感爆發(fā)于1918年,共造成2000多萬人死亡,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的總死亡人數。直到今天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數都居高不下,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“頂級殺手”。
2.發(fā)熱
人體的正常的腋下體溫為36-37℃,凡腋下體溫高于37.0℃或肛溫高于37.6℃,或一日間的體溫變動超出1.2℃時,即可稱為發(fā)熱。發(fā)熱并不一定是疾病的癥狀,一些生理變化也可以導致發(fā)熱。發(fā)熱通常也是作為流感的一種并發(fā)癥狀出現,因此癥狀和流感較為相似,嚴重的發(fā)熱病人會出現“暈厥”。
3.咳嗽
咳嗽并非病名,而是很多疾病的覺癥狀,依據咳嗽的性質、咳嗽的持續(xù)時間的長短及咳嗽伴有的特殊表現等情況,可以大致辨別疾病所在,做到有病早治。
如果咳嗽日久,咳嗽聲短而有力,并伴有虛汗,午后潮熱低燒、臉頰紅艷、疲乏無力等癥狀,很可能是肺結核。若咳嗽是感冒引起,過兩三天一般可隨其他感冒癥狀好轉而消失,但麻煩的是,這種短暫的咳嗽也常見于麻疹、猩紅熱、腮腺炎等冬春季傳染病,因此要提高警惕,切莫大意。如果干咳嗽無痰,或咳血,應速到醫(yī)院通過X線透視、胸透片或進行支氣管造影等檢查。
4.肺炎
按照病原體分類,肺炎可分為細菌型肺炎、病毒性肺炎、支原體肺炎、霉菌性肺炎等。病毒性肺炎多是由常見腺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流感和付流感病毒、麻疹病毒等引起,多發(fā)于冬春季節(jié),由于氣候多變,再加上身體抵抗能力低就容易發(fā)病,起病急,突發(fā)高燒達40-41℃,頭痛、煩躁不安、氣促、鼻翼煽動、面色潮紅或紫酣、呼吸時伴有胸痛,有時伴腹痛,以及有咳嗽,早期咳嗽不重,晚期咳有痰,重癥可導致休克、抽風。肺炎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,會引起流行,要注意預防。
5.流腦
流腦是流行性脊髓腦膜炎的簡稱,是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,發(fā)病從冬季開始增加,流行季節(jié)是1—5月份,3月份為高峰期,腦膜炎雙球菌存在于患者或帶菌者的鼻咽部。借助于咳嗽、噴嚏、說話,由飛沫直接從空氣傳播給周圍的人,空氣不流通,人口密集,陽光缺少,等都有利于疾病的傳播。流腦的臨床特點有點像上呼吸道感染,輕度患者表現出來的癥狀是咽癢、喉痛、發(fā)燒、流涕、咳嗽,常常會讓人認為是普通感冒,不加以重視和治療,但是一旦出現頭疼、嘔吐、抽搐、驚厥、昏迷等深度癥狀,也就耽誤了最好的治療時機。流腦是可以預防的,同時接種和注射流腦疫苗也十分必要。
二、傳染病的預防。
1.接種疫苗
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(fā)生的主要環(huán)節(jié),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(fā)生的最佳積極手段,也是投資小,收效大的預防舉措。
2.注意個人衛(wèi)生和防護
同學們要保持學習、生活場所的衛(wèi)生,不要堆放垃圾。飯前便后、打噴嚏、咳嗽和清潔鼻子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(guī)定程序洗手,勤換、勤洗、勤曬衣服、被褥,不隨地吐痰。保持教室、宿舍內空氣流通。避免與他人共用水杯、餐具、毛巾、牙刷等物品,應減少集會,少去公共場所。
3.加強鍛煉,增強免疫力。
冬天人體的各個器官、組織、細胞的新陳代謝開始緩慢,同學們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,多到操場、戶外呼吸新鮮空氣,每天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打球等,使身體氣血暢通,筋骨舒展,增強體質。在鍛煉的時候,同學們必須注意氣候變化,要避開晨霧風沙,要合理安排運動量,進行自我監(jiān)護身體狀況等,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。
4.生活有規(guī)律。
睡眠休息要好,生活有規(guī)律,保持充分的睡眠,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。同學們要合理安排好作息,做到生活有規(guī)律,勞逸結合,像通宵玩牌、打電子游戲機、上網沖浪,勞累過度,必然導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,容易受到病毒感染。
5.衣、食細節(jié)要注意。
冬季氣候多變,乍冷還暖,必須根據天氣變化,適時增減衣服。合理安排好飲食,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,太過則助火氣,也不宜過食油膩。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,如不吸煙、不喝酒,要多飲水,攝入足夠的維生素,宜多食些富含優(yōu)質蛋白、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禽蛋、大棗、蜂蜜和新鮮蔬菜、水果等。
6.切莫諱疾忌醫(yī)。
盡量減少與病患者接觸,與病人接觸時需戴多層棉紗口包,注意手的清潔和消毒。在發(fā)現身體不適,或有類似反應時要盡快診斷和治療,早發(fā)現,早治療。同時對發(fā)病的房間要及時消毒,有條件的也可以通過食醋熏蒸來進行預防。
三、養(yǎng)成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,才是預防傳染病的關鍵。
這一點在大家日常學習生活主要場所的寢室顯得尤為重要。學校每學期積極組織文明衛(wèi)生班級、文明衛(wèi)生寢室創(chuàng)建活動,食堂餐具單獨使用等行動,目的是為了培養(yǎng)大家養(yǎng)成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,預防疾病,確保大家的健康。那么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,擁有一個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,是每個同學的“必修課程”!
責任編輯:劉業(yè)
責任審核:綜合辦公室
2021.11.23